西藏天气新闻
10.1℃
目前晴,微风1级,湿度31%
关心小伙伴
分享天气:
明日穿衣建议
内衣+毛衣+呢大衣
内衣+毛衣+呢大衣

直面更热 更旱 更涝的未来气候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西藏各地屡次出现极值天气气候事件,少数气象站甚至连续突破气温历史极值。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冬季,西藏绝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偏高,出现了区域性的暖冬天气。在这个冬季日喀则气象站季平均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最大值;拉萨、日喀则等8个气象站2月份平均气温超同期最大值。拉萨、泽当、那曲、林芝等15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同期最大值;1、2月,林芝、泽当等5个气象站月降水量超同期最多值,林芝、泽当等6个气象站日降水量超同期最多值。值得一提的是,在区域性暖冬出现的同时,南木林气象站1月22日、23日连续两日气温创历史新低。可见我们日常最为感知的气温、降水这样的气象要素,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根据西藏25个站点1971-2015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分析显示,近45年西藏年平均气温以0.34℃/10年的速度呈显着的升高趋势,年降水量以6.25毫米/10年的速度呈增加趋势。
  由于气温升高和热量增加,西藏冬小麦的越冬期缩短、可适宜播种期推迟;主要牧区牧草生长季延长、牲畜抓膘期日数显着增多、掉膘期日数显着减少,气候变化趋势对农牧业生产十分有利。此外,气候变暖使得旅游季延长,带来了更多的旅游收益。我们似乎成了气候变暖的直接受益者。
  然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非如此乐观。
  统计显示:近十年因极端高温、强降水事件引发的气象灾害的强度和频率都有明显的趋多趋强的态势。强降水频次、强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泥石流由10年前占总灾情的20%增加到目前的50%以上。近几年大风沙尘天气导致拉萨机场航班延误事件屡次发生。气候变暖还在深刻改变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湖泊水量,是湖泊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西藏地区湖泊变迁空间特征表明,有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近年来一直处于扩张趋势,而仅靠降水补给的内陆小型湖泊则呈现萎缩趋势。不仅如此,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还增强了冰川消融后退趋势,不同地区的降水有增有减,导致冰川积累量也起了相当变化。很多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常年积雪的雪线不断上升、冻土退化、积雪融水加快、生物多样性降低。
  气候变化造成极端气候事件趋多趋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而这种变化变化归根结底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对地球日益枯竭的资源的过度消费。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气候必须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合理保护气候安全。
  科学认识气候变化。这需要不断推进对气候的认知与理解,科学把握气候规律。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紧抓这一主旨,在加强气候变化研究基础上,重点关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气候风险加剧问题。定期制作发布气候公报、气候影响评价、极值监测快报;农业气象旬/月报、土壤墒情监测公报等西藏春耕春播专题气象服务以及“月短期气候趋势预测”、“季短期气候趋势预测”、“月内重要过程预测”等各类短期气候趋势预测以及重要气象报告。
  而西藏自治区遥感应用研究中心作为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卫星观测数据支撑的核心部门(成立于1998年1月,挂靠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以“高原气象研究为主,重点发展遥感应用技术”为定位,积极推动卫星遥感新方法和新产品的业务转化与应用。承担全区森林火情、牧草长势、积雪和水体遥感监测与服务工作及相关的科研工作,开展了以《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区遥感动态监测》项目为主的多项地方重点项目和国家级项目。在自治区草原生态监测、土地利用和土地变化、林火监测、冰川和积雪监测、湖泊水域变化监测、干旱监测、地震受损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汇同自治区气候中心与自治区农牧厅、水利厅等部门联合编制发布了《西藏气候变化与草原生态监测公报》、《西藏气候变化与积雪监测公报》、《西藏气候变化与湖泊监测公报》等系列化生态监测公报,积极推进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与理解,科学研究与把握气候变化规律。
  据悉,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青藏高原遥感积雪气候数据集”,构建了长时间序列青藏高原积雪数据集和共享网站,已实现青藏高原积雪多源遥感产品的全球中英文发布。
  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大力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是降低气候风险,保障气候安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提高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和预防工作。以数据支撑着力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水平。
  近年来,自治区气象局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气象监测和预警方面。截至目前,全区气象观测站点达到237个,覆盖率提升到每1万平方公里2个站,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达到34%;建立了风云三、四号卫星直接接收站、综合观测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北斗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建立了乡镇精细化客观预报和大城市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业务,实现了694个乡镇“乡乡有预报”;建设了孟湾热带风暴路径预报业务系统,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全网发布平台;完善了基础气候业务系统与平台。同时,先后完成了波密、普兰、墨竹工卡等20个县气象局和阿里、那曲、日喀则等6个地(市)气象局的基础设施改善。启动了区地县三级一体化业务平台建设,完成了8个县局的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和14个县局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建设。
  在农业领域,始终坚持以确保青稞等粮食生产安全为重点,先后开展了3个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11个县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建成了1个标准化气象为农示范县、3个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建成了353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实现了全区农业乡镇的全覆盖。气象服务农村、便捷农民、保障农业生产效益日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