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天气新闻
8℃
目前晴,西风1级,湿度51%
关心小伙伴
分享天气:
明日穿衣建议
内衣+毛衣+呢大衣
内衣+毛衣+呢大衣

大同去年空气质量之优居山西之首 “煤都黑”变成“大同蓝”

  这个冬季,山西省大同市的天被刷成了蓝格莹莹的“蓝”。
  作为山西最北的煤炭资源城市,大同环京津冀,连晋冀蒙,地处晋北盆地,扩散并无优势,却一举从雾霾中突围。2016年,大同市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14天,超山西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53天;优良率达到86%以上,高于省定目标近15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之优,居山西之首。
  大同拥有了与过去“煤都黑”完全不同的“大同蓝”。这是如何实现的?
  1 “煤都黑”让大佛披黑裟,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大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重化工基地,境内含煤面积632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储量376亿吨,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支柱,被称为“煤都”。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来说,过去煤炭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所占的份额超过50%。
  但是,“一煤独大”也给大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2005年,大同曾因空气污染居全国第三而被列为全国“黑三甲”城市。“煤都黑”对城市发展和城市形象造成严重影响。当时,“云冈大佛披黑裟”成为大同环境污染给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旗号抹黑的真实写照,而当时大同老百姓最奢侈的生活愿望是,一件白衬衫从早穿到晚,衣领还是干干净净的。
  对于大同来说,要改善空气质量,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大同市“将生态与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用环境保护倒逼落后行业进行调整,积极引导、推动传统行业转方式调结构。
  近些年来,大同市积极推进产业错位发展。2010年,大同市三次产业比例为5.2 48.7 46.1,而2015年已经调整为5.3 41.8 52.9,三产超二产11.1个百分点。非煤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0.9%,同比上升13.6个百分点;煤炭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9.1%,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
  大同市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积极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化解落后产能375万吨。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工程、能源产业创新工程、特色农业增效工程,构建起具有鲜明特点、支撑多元、布局合理、链条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煤与非煤产业同时做强。同煤60万吨甲醇项目、晋北物流园区、大同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园、装配式绿色建筑集成产业基地、大同熊猫电站等一批优势产业项目强力推进,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形成煤与非煤产业同时做强,产业结构可持续化的良性循环。
  2 集中供热和天然气覆盖率均超九成,古城焕发新生机
  由于煤炭资源丰富,大同市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并不稀奇,如何减少煤炭使用量才是关键。
  为减轻燃煤带来的污染,大同市专门划定了89平方公里禁燃区,区内严禁使用原煤,推广清洁能源。多年来,大同市拆除燃煤锅炉3000余台,减少燃煤量约189万吨,减排烟尘9070吨、二氧化硫15120吨、氮氧化物6840吨。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578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9.7%。发展天然气用户68.4万户,覆盖率达98.7%。新建建筑中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达到81%。
  大同市在大力推进古城复兴的同时,着力解决古城平房户燃煤污染问题。古城内原有平房居民4万户,年产生二氧化硫1280吨、氮氧化物290吨、烟尘1920吨,面源污染非常严重。
  面对这一问题,大同市委、市政府以政府补助、专项资金支持和相关县区配套的方式,每年冬季向古城内平房居民每户免费发放一吨环保型煤,优惠(成本价)提供两吨环保型煤。2015年~2016年两年间,大同市用于型煤补助的资金达到2000万元。在古城复兴过程中,这项惠民政策进一步扩大至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有2.2万户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平房居民从中受益。
  据统计,大同市古城内平房居民已由原来的4万户减少至1000户,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1250吨、氮氧化物282吨、烟尘1870吨。大同市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2.2万户平房居民使用型煤,每年减排二氧化硫246吨、氮氧化物80吨、烟尘527吨。
  此外,为了有效改善用能结构和人居环境,大同市还在阳高县大泉山等村、浑源县荆庄等村,实施共计2050户的“煤改电”采暖电气化试点工程,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0.64万吨标煤,约折合0.91万吨原煤,年减排二氧化硫145.6吨、氮氧化物26.7吨、烟尘218.4吨。
  大同市还积极发展新能源工业,新能源基地建设项目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一期100万千瓦项目已成功并网。全市风力发电总装机165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总计155万千瓦,分别占到山西省的23%(724万千瓦)和53%(292万千瓦)。
  3 控制多污染因子,合理确定污染治理方案
  大同市委、市政府合理确定区域环境质量目标,大同市环保局根据环境质量目标核算相应的环境容量,确定大气污染物的综合治理方案。
  大同市建立科学系统的环境监测体系,展开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现在,大同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端自动监控设备安装率、验收率、比对考核率均达100%。52家污染源国控企业均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无人机执法、网格化执法和污染源在线监控综合执法手段强硬有力。
  大同市发挥市县联网机制,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网格化检查、流动式巡查、区域性督查三级督查机制,条块结合,动态监管污染源,通过强化管理手段夯实区域联防基础,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大同市加强对燃煤电厂、水泥厂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市区7个火电厂共计717万千瓦机组达到新的国家排放标准,国电大同发电公司、漳泽电力集团同煤塔山电厂、同煤集团同达热电公司、大唐国际云冈热电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水泥行业全部完成了脱硝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粉尘防治设施的提标改造工程。
  实施山西漳电大唐塔山发电有限公司#1、#2等5家电力企业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减排二氧化硫17140吨、氮氧化物7100吨;实施广灵金隅水泥有限公司等3家水泥企业脱硝工程,减排氮氧化物810吨。
  VOCs治理同样不容忽视。按照《大同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实施方案》,12家制药、表面喷涂、有机化工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开展。大同市30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有29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中产生的59项中高费方案,实施率93.2%,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十二五”末与“十二五”初相比,大同市二氧化硫净减排19.65%,超规划目标121%;氮氧化物净减排21.92%,超规划目标32.84%;烟尘净减排11.33%,超规划目标74.31%;粉尘净减排8.87%,超规划目标10.88%。
  4 全民共努力,迎来“大同蓝”
  大同市委、市政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和法治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了“大同蓝”的组织保障。
  大同市着力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环境保护工作协同治污、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三大机制,提高区域联控实效。对各区(县)污染防治工作的监测、监管、评估制定统一规则。针对重点企业和行业进行重点监控。
  目前,全市所有区(县)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网基本形成,摆脱以往“单打独斗”的模式,寻求全市各主体的联防联控。环保、公安、商务、财政、交通5部门联合推进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工作,近两年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30182辆。大同市环保与气象部门联合建立重污染天气会商机制,运用气象预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双平台,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并依据会商结果进行空气质量潜势分析,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
  去年,大同市虽然没有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但是却在山西省调度令指导下,根据市气象、环保空气质量会商情况,开展全市不利气象条件应对工作。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大同市先后出动环境执法人员500余人(次),全部下沉至街道社区和污染点源,实行夜查、突查、日查、巡查、督查“五查”措施,共检查企业 300家(次),下达行政处罚 699万元,其中按日计罚290万元。
  “大同蓝”也是大同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共同守护的绿色成果。大同市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污染问题,通过媒体曝光、定期通报、畅通举报渠道等方式提高公众环保参与度。
  大同市还建立区域环境监管机制。注重信息的公开化,确保公开的信息准确、统一,并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包括相关执法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形成一致的执法标准和尺度。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公布燃煤锅炉处罚名单、通报秸秆火点情况、环境违法企业整治处罚情况等,接受社会监督。
  大同市出台环境污染有奖举报办法,设立500万元的污染举报奖励,实现“12345”政府热线、“12369”环保热线和“12369”环保微信“三平台”无缝对接,每年受理调处环境信访2000余件,件件有落实,案件办结率和回访率均达到100%。
  在不懈的努力下,大同告别了“煤都黑”,迎来了“大同蓝”,连续几年在山西省地级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