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天气新闻
24.3℃
目前多云,东北风2级,湿度86%
关心小伙伴
分享天气:
明日穿衣建议
内衣+毛衣+呢大衣
内衣+毛衣+呢大衣

探问广东酸雨之“重” 相关五市查找自身原因

广东哪里的天空飘来酸雨的“帽子”?

  广东公布2010年重酸雨区名单后,处于风口浪尖的相关五市在查找自身原因的同时也把目光瞄向了别处……

  ●探问酸雨之“重”(上)

  据资料显示,2010年广东省有105万吨二氧化硫和129.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这是导致广东省酸雨频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北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也较大,因此这两个地区酸雨污染尤为突出。6月5日,广东省环保厅于公布了2010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韶关、深圳、佛山、肇庆和惠州五市属于重酸雨区。其中,肇庆与惠州是在2009年“脱帽”后,重新被列入2010年重酸雨区。

  为什么深圳、佛山、韶关一直难脱酸雨重灾区的“帽子”,工业企业比深圳更多的东莞却奇迹般地未列入重灾区?而肇庆、惠州为何重新戴上了酸雨重灾区的“帽子”?江门又是怎样“逃离”了重灾区的行列?羊城晚报记者连日来深入各地调查采访,寻找问题背后的答案。

  各地说法

  “我们周边一些城市也有大量的陶瓷、纺织印染企业,他们的治污力度也影响到佛山的大气水平。”

  佛山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

  “在整个珠三角地区,深圳的治理力度是最大的,至于为何一直在重灾区,我认为还与气象条件有关。”

  深圳市环境科学院副院长尹魁浩

  “并不排除江西、湖南和珠三角地区对韶关污染的可能性。”

  韶关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史站长

  有此一说

  根据环保部门此前的一份调查报告分析,酸雨是中大范围的污染物,导致产生酸雨的大气污染物,约70%应是由监测所在地城市产生排放的,而其余30%则确有可能是受到其他外地城市的空气质量影响。降水酸雨频率增大的原因,很可能是受本地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但酸雨增加并不能说就是本地污染增加了,其构成机理比较复杂,环保部门目前也在研究酸雨增加的原因。

  小资料

  重酸雨区标准:pH50%

  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来源主要是机动车尾气、火电厂、水泥厂、工业锅炉等污染源。

  酸雨的危害: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使湖泊酸化,同时,水体底泥中的金属可被溶解进入水中毒害鱼类,酸雨还会破坏土壤的性质结构,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使土壤贫瘠化,另外酸雨还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和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

  山清水秀肇庆,缘何重新“戴帽”

  当地环保部门认为周边城市的影响是肇庆城区酸雨频率出现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肇庆是广东省著名旅游风景名胜区,许多群众不解,一向以山清水秀著称的肇庆,缘何也被戴上“重酸雨区”的帽子?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肇庆坊间和当地相关部门。

  街坊网友表示郁闷难过

  一谈到“戴帽”问题,不少网友表现出高度关注。网友虾仔发帖称,肇庆近年来承接了珠三角不少产业转移,其中不少属于粗放型企业,会排出污染物,搞坏肇庆的大气环境。家住肇庆城区的76岁老街坊冯伯听记者问起这个话题,他有点激动地说,近年肇庆城区周边镇村如高要、鼎湖等地建起了不少陶瓷厂,远点的封开还建起了大型水泥厂,四会、大旺等地也上马了不少工业企业,如今出现酸雨也并不算奇怪。不过,被列入“重酸雨区”,网友和街坊们都表示郁闷、难过。

  记者了解到,肇庆并非首次被列入重酸雨区,肇庆曾于2007年、2008年两度“戴帽”。

  家住广州、工作在肇庆的谢先生对肇庆成为重酸雨区有点迷惑,他说,每次从广州到肇庆来,总觉得这里空气比广州好,缘何肇庆会被列入重酸雨区?

  “感觉空气质量好,与下酸雨并不矛盾”,广东省气象台原高级工程师、气象研究专家李开乐告诉记者,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物理现象,主要是由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转化而形成。肇庆酸雨的污染物不一定来自肇庆,可能是其他城市。

  地处下风向极易受影响

  肇庆市环保局副局长陈金銮对肇庆城区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他说,肇庆城区酸雨的形成除了受本地的影响外,周边珠三角核心区的影响是肇庆城区酸雨频率出现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广东省空气环境质量区域性污染特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范围逐年增大,许多郊区逐渐变为市区,空气污染除受本地污染源影响外,区域性污染比重越来越大,城市空气质量的地域界限逐渐淡化。肇庆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三面环山,属典型的山谷地形,静风频率高,受热岛环流和山谷风的影响,外围大气污染物会输送到市区,特别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局部污染物容易累积,难以稀释扩散。肇庆常年盛行风向以偏东风为主,风速较和缓,地处珠三角核心区的下风向,位于肇庆东部的发达城市空气污染物极易向肇庆扩散。

  陈金銮举例说,2010年肇庆城区重点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46.03吨,比2009年(3115.96吨)下降63.3%,污染源有较大幅度的削减,二氧化硫浓度明显下降。但肇庆城区酸性降水仍比较严重,说明酸雨的形成除受本地的影响外,周边城市的影响是肇庆城区酸雨频率出现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粗放型企业排放物较多

  记者了解到,除了外来污染物影响外,经济快速发展的肇庆经济结构仍以粗放型企业为主,能源消耗不断增加,使得污染物排放整体维持较高水平。根据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8.5%的水泥、印染、食品、医药、造纸五个行业,其SO2排放量占全市的84.5%,全市结构性污染问题日趋凸显。2008年,非金属矿物产品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市的60%。另外,居民机动车的拥有量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不断增加,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却无法跟进,造成上下班高峰期市区内交通堵塞十分严重,导致交通源的二氧化氮和尘粒排放量也不断增加。还有二次污染方面,随着肇庆城市建设的发展,城东新区区域的开发建设,道路建设、房地产业的开发建设,大面积的施工建筑扬尘和城市道路扬尘,造成城区大气二次污染。羊城晚报记者李维宁通讯员孔祥坚(发自肇庆)

  常见蓝天白云惠州又下酸雨

  环保部门称惠州未必是酸雨“原产地”,当地网民却另有话说

  羊城晚报惠州讯惠州是一座经常可以看到蓝天白云的城市,市区没有一条烟囱。然而,惠州市空气质量良好,但酸雨污染比较突出,在2009年摘掉酸雨的帽子后,2010年重新上榜。信息发布后引起众多市民关注甚至不解。

  惠州为何也会成为酸雨重灾区?据惠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酸雨前体物在大气中可停留多天甚至几个星期,在气象因素的影响下,可随风迁移至数千公里以外,因此受酸雨污染的地方并不一定是酸性污染物质产生的地方。惠州市2001年、2008年及2010年列入重酸雨区,酸雨类型为硫酸型或混合型。据近十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酸雨作为一种区域性现象,它和出现地本身的空气质量并非完全对应,有时候,酸雨的源头可能来自其他地区。酸雨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除受本地污染源强影响外,还受高空中污染物的转移、输送影响,同时气象条件及区域环境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去年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达到国家Ⅱ级标准,优良天数的比例达到99.73%。

  该负责人说,2010年广东省有105万吨二氧化硫和129.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这是导致广东省酸雨频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在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排放,而惠州处于珠三角地区,因此受到地区性酸雨的影响。

  当地环保部门把惠州酸雨重灾区的成因归根于周边城市的影响,然而,2010年广州“摘帽”,东莞则于2009年起就已“脱帽”。惠州重归酸雨重灾区的名单,当地网友有话说。惠州网友“惠城写手”在惠州西子湖畔网站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这个以山色湖光环境优美的珠三角后发城市,环境好曾是惠州人津津乐道的招牌,在今年省环保厅公布“惠州成酸雨重灾区”,这块城市环境优美的金字招牌在南风吹拂中缓缓撕毁折落……但愿这条新闻能警醒城市的政府相关责任官员和市民。

  网友BUSHI说:酸雨这个东西可不是小民造成的,更多的是炼油厂(这个必须要脱硫),发电厂(这个也要脱硫),何况,发电厂建设在惠州,电力却不属于惠州可以支配的。(黄礼琪郁英李娴)

  酸雨高发区找不到重点污染源

  作为广东生态屏障的韶关酸雨频率逐年下降,超标原因尚不明了

  羊城晚报韶关讯记者彭卫报道:广东省环保厅日前发布了2010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韶关作为广东五大重酸雨区榜上有名。为何作为广东生态屏障的韶关会酸雨超标?韶关的酸雨何时能得到有效控制?昨日羊城晚报记者前往韶关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一探究竟。

  据韶关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数据显示,2006年,韶关市的酸雨频率是79.7%,2009年频率为77.9%,去年酸雨频率已降至71%。

  该站的史站长告诉记者,酸雨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有直接关系,近年来,韶关市以国控重点企业为核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特别是韶关电厂脱硫工程的上马,使得韶关市的二氧化硫排放大幅下降,韶关的酸雨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据韶关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显示,韶关市酸雨高发的区域为沿浈江河的南雄和市区一线,但是这一线并没有找到相关的重点污染源。

  史站长表示,由于酸雨形成原因颇多,据初步判断,韶关酸雨高发的原因主要是跨区域污染和汽车尾气。他解释说,随着小车大量增加,韶关市区交通拥堵越发严重,而拥堵时小车排放的尾气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另外,浈江流域山谷、河流众多,南岭一带的气候、土壤和特殊的地理地貌容易形成跨区域污染,“并不排除江西、湖南、和珠三角地区对韶关污染的可能性”。

  何时可以让韶关摘掉重酸雨区的帽子,史站长表示:“会尽快,但是无法给出时间表。”针对跨区域治理的问题,史站长表示,国家已经有了相关要求,跨区域执法不太可能,但是跨区域的联合研究治理完全有可能在近年实现。

  如何让韶关尽快摘掉“重酸雨区”的帽子,韶关学院李建渠教授告诉记者,韶关是广东省的老工业基地,在我国,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很大,韶关也是如此,在煤炭燃烧中必然产生二氧化硫,也就因此产生了酸雨和硫酸型污染。解决酸雨问题难以一蹴而就。韶关特殊的地理地貌不同于平原地区,使得酸雨难于扩散,诸如韶钢、韶关电厂等大型企业虽然已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现达标排放,但是只要有排放就必然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总量增加。

  190万辆车成深圳酸雨“元凶”

  当地酸雨频率居高不下,有关专家认为机动车尾气是主要成因

  羊城晚报深圳讯记者石华报道:自1996年以来,深圳市已十次位列酸雨重灾区。本月10日,深圳市人居委相关负责人无奈地对羊城晚报记者说:“我们该做的都做了,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我们也不明白深圳的酸雨频率为什么一直居高不下。”

  据深圳市环境监测站何副站长介绍,深圳的酸雨频率之所以较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主要原因。“与2009年相比,深圳的二氧化硫、降尘年均值有所下降,二氧化氮和硫酸盐化速率年均值略有上升。到2010年年底,深圳的户籍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72.1万辆,加上约20万辆的异地车,全市机动车总量达190万辆左右。根据《深圳市2008年排放源清单研究报告》,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排放总量的54.2%,是环境氮氧化物的首要来源。”

  深圳市环境科学院副院长尹魁浩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总体的排放量还在增长。“政府在电厂污染治理、推广国IV油方面确实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国IV油只能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对于二氧化氮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为氮氧化物的产生是发动机在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氮和氧燃烧产生的,这与油品没什么关系,随着机动车的增加,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在增多,这是造成深圳酸雨的主要原因。”记者通过查找资料证实,2010年深圳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11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00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45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0.003毫克/立方米。

  “以我掌握的情况来看,在整个珠三角地区,深圳的治理力度是最大的,至于为何会成为重灾区,我认为还与气象条件有关。”尹魁浩称,酸雨除了本地污染源之外,区域污染也会造成酸雨,而风向、风速、气压都与酸雨有关。

  佛山壮士断腕仍摘不掉“帽子”

  已是第16次上榜,但酸雨情况却始终得不到好转

  羊城晚报佛山讯记者郑诚、张闻报道:2010年广东省重酸雨区名单中,佛山再次上榜。记者注意到,这是自1995年后,佛山第16次上此“黑名单”。近年佛山为了治理环境,以壮士断腕之势关停了大量的陶瓷、纺织印染企业,但酸雨情况却始终得不到好转,酸雨频度在珠三角城市中一直较为密集,2008年更是以85.5%的比例成为全省第一。这又是为何?

  记者了解到,这主要由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佛山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很大,且上牌数不断增加,汽车的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也不断增加。正因为此,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下降,污染源集中,污染物通过大气在城市间输送,造成各个城市环境污染相互交联以及多种高浓度污染物在时空上的重叠;另一方面,虽然佛山的污染企业减少了,大气的污染物少了,但由于以前佛山的污染企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在大气层中形成了平衡值,以溶胶或悬浮态停留在大气中,这也是导致佛山空气质量难以在短期内改善的重要原因。

  “酸雨成因比较复杂,不是说做了什么工作,就没有酸雨了。”佛山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表示,空气污染是具有区域性的,“我们周边一些城市也有大量的陶瓷、纺织印染企业,他们的治污力度也影响到佛山的大气水平。”

  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佛山将主要通过推广使用粤Ⅳ汽油、治理机动车尾气来降低酸雨频度。据悉,此前,佛山市通过推广使用粤Ⅲ标准车用成品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比此前减少了10%左右。此外,佛山还将对印刷、家具、制鞋、喷漆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进行整治。对于佛山将预计何时能摘掉“重酸雨区”的帽子这一问题,佛山市环保局的相关负责人并未给予回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2010年佛山依然被定为“酸雨重灾区”,但佛山市民情绪却比预期乐观。“这几年佛山的空气算是好了很多啦”,在佛山开了十余年出租车的阿峰告诉记者,以前开出租车一般都不想到南庄、石湾等地,“由于南庄和石湾陶瓷企业众多,以前一接近就会闻到一股呛鼻子的味道,现在关闭大量陶瓷企业,再也没有这种味道了”。此外,他表示,佛山的天空自从两三年前大整治后,不再是灰蒙蒙的一片,现在也能看到蓝天了。

  ●探问酸雨之“重”(下)

  治酸“脱帽”,究竟有多难?

  江门治酸雨,过程颇曲折

  专家认为除在环保攻关上下了大力气,还有非人为因素

  羊城晚报江门讯记者饶新一、见习记者钟妤报道:“江门2010年脱掉了"重酸雨区"的帽子,但始终没有脱掉"酸雨区"的帽子。”环保局齐副局长总结江门的空气质量时对记者说。“未来很难说,酸雨形成因素复杂,人为和自然的都有,我们局会尽量控制人为因素,但自然因素把握不祝”

  谈到江门市酸雨程度减轻的原因,江门市环保局齐副局长表示:“酸雨成因比较复杂,江门今年脱掉"重酸雨区"帽子,归结为两点,一是污染治理,二是自然的有利条件。”他介绍,为了实现总体环境质量的提高,江门市自2009年年底开展环保基础攻关。2010年实现了较大的改善,重点是推进空气清洁,并配以区域污染联防联治。去年,江门市为落实亚运空气环境质量保障措施,促进全市大污染区域联防联治。全市完成火电厂脱硫工程和小火电关停任务,60万千瓦机组完成降氮脱硝治理;完成38家水泥立窑企业淘汰任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474万吨;完成7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完成303家加油站、10座油库和38台油罐车油气回收工作;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的工作成效更明显。新会区、开平区、恩平区、台山市机动车检测站均已建成工况法检测线,市区投放60辆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并改装了一批出租汽车,全市共发放7.7万个机动车环保标志,并对一批超标排放营运车辆进行整治。

  江门治酸雨的成绩如马鞍式有上有下。2007年珠三角九市除江门市外全部名列“重酸雨区”,但2008年江门重新戴上“重酸雨区”帽子。江门市环保局一位环保专家对记者说,“造成江门酸雨的污染源很多,包括工业燃料的利用率、脱硫设备,以及机动车的尾气排放等等;但是气候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位专家说,“酸雨污染具有"远距离输送"特性,不能把每个地区的酸雨仅仅归结于该地区的人为污染。”

  五邑大学一位环境专家表示:一直以来,我们仍没有确定的数据可以显示,造成酸雨的人为因素占据多少,而大自然因素又影响多少。为何江门2007年和2010年能脱掉“重酸雨区”帽子,他解释为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政府部门的污染治理成果,去年的气候条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间接因素,那就是亚运会的有利影响。

  曾三度上榜,终不再“戴帽”

  脱硫工程让东莞与重酸雨区“渐行渐远”

  羊城晚报东莞讯记者文聪报道:对于“重酸雨区”这个名词,东莞有着深刻的记忆:从2005年到2008年,东莞曾三度上榜。所幸的是,通过电厂脱硫、治理机动车尾气等措施,2009年东莞终于从重酸雨区脱身而出。

  2005年、2006年,东莞连续两年位列重酸雨区。东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曾对此解释称,那是因为当时沙角电厂群的二氧化硫问题未能完全解决,“该电厂群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燃煤发电基地之一,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曾占到了全市工业企业的70%以上,特别是在燃煤价格普遍上涨后,部分燃煤发电厂购进劣质煤发电,更是导致东莞市酸雨天气常有发生”。

  随后通过脱硫工程,东莞在2007年的降水PH值是5.21,排名全省第12位,不再属于重酸雨区。但好景不长,时隔一年,东莞再次被省环保厅列入重酸雨区。东莞市环保局对外的解释是,酸雨是一个区域性问题,广州和深圳都是重酸雨区,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很大,所以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从2009年开始,东莞与重酸雨区“渐行渐远”,环保部门将脱离重酸雨区的功劳归集于脱硫工程,“沙角A、B、C电厂全面实现了脱硫;玖龙纸厂和理文纸厂的脱硫工程也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正是因为这些脱硫工程的全面建成,才使东莞去年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以往有了大幅度削减,有效地降低了酸雨发生的频率。”

  对于脱硫成果,身处沙角电厂群中间的沙角村村民们最有发言权。村民陈家盛说,以前只要一遇到下雨,就得赶紧往家里或者能躲雨的地方跑,怕被雨水淋到。要是雨下得大,白色衣服一沾到雨水,晾干后会发现上面有很多淡黄色的斑点,“现在好了,电厂终于全面脱硫了,我们村民打心里高兴1

  佛山壮士断腕仍摘不掉“帽子”

  已是第16次上榜,但酸雨情况却始终得不到好转

  羊城晚报佛山讯记者郑诚、张闻报道:2010年广东省重酸雨区名单中,佛山再次上榜。记者注意到,这是自1995年后,佛山第16次上此“黑名单”。近年佛山为了治理环境,以壮士断腕之势关停了大量的陶瓷、纺织印染企业,但酸雨情况却始终得不到好转,酸雨频度在珠三角城市中一直较为密集,2008年更是以85.5%的比例成为全省第一。这又是为何?

  记者了解到,这主要由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佛山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很大,且上牌数不断增加,汽车的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也不断增加。正因为此,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下降,污染源集中,污染物通过大气在城市间输送,造成各个城市环境污染相互交联以及多种高浓度污染物在时空上的重叠;另一方面,虽然佛山的污染企业减少了,大气的污染物少了,但由于以前佛山的污染企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在大气层中形成了平衡值,以溶胶或悬浮态停留在大气中,这也是导致佛山空气质量难以在短期内改善的重要原因。

  “酸雨成因比较复杂,不是说做了什么工作,就没有酸雨了。”佛山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表示,空气污染是具有区域性的,“我们周边一些城市也有大量的陶瓷、纺织印染企业,他们的治污力度也影响到佛山的大气水平。”

  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佛山将主要通过推广使用粤Ⅳ汽油、治理机动车尾气来降低酸雨频度。据悉,此前,佛山市通过推广使用粤Ⅲ标准车用成品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比此前减少了10%左右。此外,佛山还将对印刷、家具、制鞋、喷漆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进行整治。对于佛山将预计何时能摘掉“重酸雨区”的帽子这一问题,佛山市环保局的相关负责人并未给予回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2010年佛山依然被定为“酸雨重灾区”,但佛山市民情绪却比预期乐观。“这几年佛山的空气算是好了很多啦”,在佛山开了十余年出租车的阿峰告诉记者,以前开出租车一般都不想到南庄、石湾等地,“由于南庄和石湾陶瓷企业众多,以前一接近就会闻到一股呛鼻子的味道,现在关闭大量陶瓷企业,再也没有这种味道了”。此外,他表示,佛山的天空自从两三年前大整治后,不再是灰蒙蒙的一片,现在也能看到蓝天了。

  肇庆主张区域防治

  如何解决珠三角核心区对肇庆城区环境的影响?肇庆市环保局副局长陈金銮说,由于酸雨问题是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必须从大尺度范围内实行区域合作,开展跨区域的酸雨综合技术防治,构建珠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防治与控制机制,才能逐步改善肇庆受酸雨污染的状况。针对粗放型企业污染物排放较多的问题,则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材、陶瓷、印染、造纸等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建水泥、玻璃、陶瓷等生产企业,限制大气污染重的企业搬迁转移到肇庆,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量。另外,必须推进区域集中供热,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要推行公交优先,鼓励发展电车、燃气车等绿色公共交通。(李维宁孔祥坚)

  惠州将打出组合拳

  据惠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市环保部门一直都在采取各项措施控制酸雨,主要有五大措施

  1、实施大气联防联治按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实施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惠州市与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其他城市实施大气联防联治,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共同努力建立健全典型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整治体系,逐步解决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问题,降低酸雨污染。2.加快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3.将研究推广使用粤Ⅳ标准车用成品油。4.严格推进深能源丰达电厂油改气工作。5.加强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黄礼琪郁英李娴)

  作者:李维宁孔祥坚发自肇庆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