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气新闻
7.9℃
目前雾,东南风1级,湿度100%
关心小伙伴
分享天气:
明日穿衣建议
内衣+毛衣+呢大衣
内衣+毛衣+呢大衣

四问空气质量数据 美国使馆与北京市环保局该信谁?

10月份以来,浓雾接连袭京,北京的空气能见度变差,空气质量也受到影响。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数据更是掀起层层波澜,引起争议,有人甚至怀疑北京的空气质量自奥运会之后下降了。

  近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美国康州环保局前任空气质量主管克瑞斯·杰姆和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前主席凯瑟琳·维斯普恩就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馆与北京市环保局数据该信哪个?

  一问

  ■中科院研究员王跃思:

  我们的数据与市环保局一致

  公众时常有这样的困惑,当****馆标注的PM2.5是“不健康”,甚至是“有害”时,北京的空气质量却是“良”,究竟应该相信哪个数据?

  王跃思:作为第三方监测机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从事独立的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与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数据基本一致。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监测范围覆盖京津冀等华北五省市,监测污染物主要包括PM10、PM2.5、臭氧、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在这个区域我们共有31个监测子站,其中11个在北京。从2003年以来,京津冀区域PM10的污染指数在下降,年均下降2%至3%,目前年均值在120微克/立方米至130微克/立方米之间。其中PM2.5在PM10中占到60%至70%。据此推算,京津冀区域大气PM2.5大约是70微克/立方米至80微克/立方米。北京的情况比京津冀区域整体情况要好一些。

  PM10之中包含粗粒子和细粒子,PM2.5是细粒子,位于PM2.5与PM10之间的颗粒物是粗粒子。根据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监测分析,北京的PM10年年都在降,粗粒子下降较快,但PM2.5未下降,每年以3%到4%的比例上升。我们的数据跟****馆不一致。PM2.5目前没有国际标准,世卫组织公布的第一阶段指导值是日均达标值是75微克/立方米,美国的标准是35微克/立方米,北京定75微克/立方米显然很多地方不达标,而且在不同污染物、不同气候下,人群对污染的承受力度不同,不能贸然拿其他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本地污染程度。

  PM10包含PM2.5。按照规律,PM2.5的小时浓度值应该低于PM10,但我们发现,****馆的PM2.5数值很多时候比北京的PM10的数值还高,这是不合理的。

  目前,PM2.5主要有三种来源:直接排放方面是汽车尾气、燃烧等,还可通过气态污染物变化而来,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发生光化学反应后变成硫酸盐和硝酸盐等,还有就是周边传输。

  美国驻华大使馆监测的是一个点,公布的是PM2.5和臭氧的小时浓度均值,而北京市环保局监测的是全市27个站点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的小时浓度均值和24小时浓度均值,公众直接看到的空气污染指数一般是由24小时浓度均值转化而来。监测的污染物对象不同,时段不同和地区不同,单纯地比较数值也是不科学的。

  如何评价****馆的监测数据?

  二问

  ■美国专家认为:

  24小时均值更有意义

  位于北三环东北角的美国驻华大使馆,每天定时播报北京空气质量,馆区设置的一个空气监测站,每隔一小时发布一次数据,包括PM2.5、臭氧浓度等。

  这样的数据意味着什么,符合美国国家标准吗?美国康州环保局前任空气质量主管克瑞斯·杰姆指出:“按照美国的标准,应该公布24小时浓度均值,测量24小时浓度均值对人体健康更有意义。”

  克瑞斯:在美国,所有空气质量监测站都是由州或地区环保部门负责运行,《美国空气质量标准》考核各种污染物的时间段不一,其中PM2.5是以24小时均值来考核的。

  目前,美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里,PM2.5和PM10同时监测,PM2.5站点有1028个、PM10站点有702个,其他还有二氧化硫站点471个、二氧化氮站点388个等。

  此外,站点数量、设定位置等都有具体要求,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监测子站的人口暴露情况、地区最高浓度、大的污染源影响、地区交通、背景浓度、环境质量对动植物影响等。

  美国环保部门对监测站的设置有具体要求,但目前我们对****馆监测站设置条件不清楚,对他们公布的数据不做评价。

  凯瑟琳:即使做了这么多工作,公众也会怀疑政府数据。有些NGO组织就利用桶装气体数字计做实验,自己监测并与政府数据做对比。因为他们测的是颗粒物,用膜采集,只采集一种污染物,公众更容易相信,也会因此不停地质疑政府的数字。

  对于这种现象,美国的环保部门会找到当事人,问清楚他怎么测,看数据是否准确,看他是否使用了美国环保署认定的仪器,仪器是否有质量保障,同时看政府的监测网络是否错过了一些峰值,或测量点附近是否有污染源、附近的污染控制措施有没有启动等。

  美国如何从PM10过渡到PM2.5?

  三问

  ■美国专家:

  历经十年逐步更替

  PM2.5在PM10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北京这一比例大约是50%,由于其粒径孝表面积大,更容易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通过呼吸到达肺泡沉积下来,对人危害更大。美国在1997年颁布了PM2.5的空气质量标准:年均值为1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为65微克/立方米。2006年,美国主动将PM2.5的日均值标准由65微克/立方米调整为35微克/立方米,年标准仍为原来的15微克/立方米。而在世卫组织2005年的《空气质量准则》中,PM2.5年均值为10微克/立方米,日均值为25微克/立方米。

  其实,在美国从监测PM10过渡到监测PM2.5经历了十年时间。美国1971年实施总悬浮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987年采用PM10替代该污染物。美国的环保标准一般是每五年修订一次,在基本解决PM10问题之后,美国于1997年发布PM2.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为当时美国环保署认识到解决PM10之后,应该更加关注PM2.5。此后在监测PM2.5的同时,PM10和PM2.5的监测和控制措施同步进行,但是PM10的站点逐步减少,PM2.5的站点日渐增多。

  凯瑟琳:在中国不同,中国目前是鼓励地方政府先监测各地PM2.5的情况,然后再出标准。美国政府要求90%以上污染源能够控制,标准出来之后,给每个州三年时间,让他们逐渐达到这个标准

  王跃思:我国目前实施的仍是1996年修改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未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范围。面对呼声日高的PM2.5,我认为,中国目前推出PM2.5达标标准时机不太成熟,监测PM10更为科学。目前测PM2.5不适合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

  雾霾天与PM2.5的关系大吗?

  四问

  ■王跃思:

  霾与PM0.4至PM1之间的粒子直接相关

  近期北京出现的雾霾天气,加重了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担忧。霾与PM2.5有多大关系?

  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的影响,PM2.5也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因。

  王跃思:确切地说,霾应该是与0.4-1.0微米(光学直径)之间的粒子数浓度有关,霾与较粗粒子的质量浓度相关性不强,而与单位体积空气中0.4-1.0微米粒子的个数相关性最高。因为这个粒径段的细粒子对可见光的散射最强。

  雾和霾都是气象学名词,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为雾;霾是指漂浮在大气中的粒子增多,使得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情况。

  PM10或者PM2.5质量浓度是从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来衡量颗粒物的,霾的本质是细粒子的消光现象,是以大气能见度来衡量的。当空气中0.4-1.0微米的粒子数目增多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形成霾。

  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雾霾经常同时出现,尤其是秋天一般出现雾霾混合体,在雾霾天,粒子更容易**,所以人们秋冬季节出行,如果遇到雾霾,老人和孩子最好不出门,上班族也要做好防护措施,戴上口罩就能滤掉大部分颗粒物污染。

  凯瑟琳:其实在美国,秋冬季节也会出现逆温、有雾的天气,雾气导致污染物累积,形成污染,空气质量变糟。而且雾天的水分会夸大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情况。在加州一年之中100多天空气质量有污染,当地会出现雾、污染、废物蒸汽等不同类型的天气,我们需要告诉公众,雾、污染和水汽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同时,我们有不同措施,比如遇到大的污染或者泄漏,我们会让大家待在家里,不要出门;有大的污染过程,会发布预告,并提醒公众不要开车、不要刷漆等,让大家减少产生污染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真正改善空气质量不是靠临时措施,需要严格执行法规,执行污染控制措施,要靠长期的、每天都执行的、大家都参与的措施。

  名词解释

  ■PM2.5

  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的影响,PM2.5也是形成灰霾天气的主因。

  ■雾和霾

  两者都是气象学名词,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为雾;霾是指漂浮在大气中的粒子增多,使得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情况。